退出

疫情下宅家心情低落,休闲游戏成为“情绪疫苗”

1月27日一早,国家宣布春节假期延长,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平台中随处可见的,

关于“宅”的各种段子出现,似乎呈现乐观与恐慌并存的状态。
情绪崩溃的边缘,服务器也可能会崩。
“武汉新冠病毒”直接导致的疫情本身外,间接产生的心理、精神伤害,也成为

无法忽视的问题。1月27日,也就是距离武汉封城5天,距离白岩松采访钟南山院

士8天,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连发了4份文件。
简单来说,就是一份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以及三份相应的普

及指南资料。下发的4份文件背后,是亟需正视普遍现象,和不少普通人因疫情被

产生的心理方面还不自知的困扰。
同日深夜,“玩吧”APP崩溃,上了热搜。而某个游戏服务器崩了,也不是今年春

节的什么大新闻了——彩虹岛崩了、和平精英崩了、狼人杀崩了。阿里、百度、

腾讯、美团、滴滴、360、小米、联想、海尔等互联网企业捐钱捐物、出人出力外

,游戏、娱乐、休闲等类型的APP,无意中,成为互联网“另类”救助方式。
一边是崩溃的情绪,一边是崩了服务器,两者有什么联系?而这背后隐藏的情绪

困扰,我们又该如何“自救”?这些“群体性自救”行为,又将为互联网带来哪

些改变?
1
“我好像病了”
徐涛总觉得自己病了——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得了武汉肺炎。
早中晚三次定时不落地测量体温,看到体温计显示未超过37℃后,就会安心几分

钟。
然而几分钟后,又会不断和室友念叨:“我有点头晕头疼,四肢无力,还有点喘

不上气,刚才还干咳了。对了,我上午还拉肚子了,会不会被传染了?看新闻说

,有一部分人,被感染了也是不发烧的。”
同样是90后的室友,刚开始时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但,次数多了之

后,发现徐涛确实有点不对劲。
1月20日,疫情的舆论开始爆发,中午刚处理完工作的徐涛,路过药房见到买口罩

“大军”后,不明所以,也跟着买了两包。
1月23日一早,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后,徐涛决定退了当天下午回家的车票,宅在

北京的出租房内过节,原因很简单——回家坐5个多小时的高铁,到站后还有至少

3个小时的大巴,想到要与可能携带病毒的人共处一个密闭空间内数个小时,他就

难以接受。
退票之后,除了从抖音、微博、朋友圈、百度等各个渠道了解最新信息外,他还

各处找渠道囤入口罩、酒精和护目镜,而这些都要年后才能发货。徐涛告诉盒饭

财经(ID:daxiongfan),单医用酒精他就囤了近千元。
“知道护目镜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用处不大,但是还是买了,就觉得安心。”囤

这些东西外,徐涛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带来的极大的变化:“最近都会在生鲜平台

上买菜,让小哥放在楼下单元门口,不想和他们直接有接触。我看新闻上说,我

现在带的是医用外科口罩,不是N95没有阀的那种,还得避免1米以内的接触。”
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他对病毒的防护算得上做到了极致。基本不外出,外出

(下楼取快递、取外卖)就会穿上专门外出的衣服,回来就杀菌洗手液洗手、扔

掉口罩、脱掉外套、用消毒液洗衣服,再洗手。
甚至从外边拿回来的外卖袋,都不能进屋,用剪刀将袋子剪开,再取出东西,进

行处理,他给我们的理由是:“酒精还没有到,还是要注意下。”
“近期不和陌生人共坐电梯,空间那么小,还有按电梯楼层时,也会用自己带的

纸巾隔着按。” 电梯比公共区域更危险,徐涛忘了从哪里看到这一消息,但电梯

的恐惧已经深深刻在他下意识里。
随着确诊病例数的激增,再加上武汉封城前“逃离”消息的出现,从正常到完美

的防护措施,也已经平息不了他的情绪。
接连出现的头晕、头疼、乏力、胸闷、干咳、腹泻等症状,让他陷入了彻底的恐

慌和焦虑中。而这种复杂的压力和焦虑,更让他无法入睡:“只要一关灯,心脏

就砰砰砰跳,当时觉得自己下一秒就会猝死。”
同样,为了安全,同在北京朝阳区的徐涛,也只同意接受微信视频采访——外出

乘坐公共交通,对他来说已经是一道横跨在他面前无法逾越的阻碍,“担心年后

上班,年后人一多,人挤人,病毒传播的有多快,根本防不住。我在考虑,如果

领导不同意休假,我想辞职。”
2
困扰,病毒之外
徐涛对疫情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并非个案。
1月27日晚上,徐涛看到了一篇由《长江日报》发布的文章,文章题目为《湖北男

子大年三十泡脚后测体温偏高,情绪失控大哭》。而文章中的“周先生”,与徐

涛如出一辙:每天反复测量体温,觉得自己被感染了,情绪失控。
这两个电话是湖北心理咨询师心理热线、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
“其实,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就怀疑我这可能是心理问题了,因为我发现自

己一直想吐。想吐,这不是这次肺炎的症状啊。”晚上十点半左右看到文章后,

徐涛第一时间拨打了那个电话,“当时也顾不上武汉的心理热线,管不管北京的

问题了,先问了再说。没想到,他们都耐心的听我说完了。”
“热线那头告诉我,这几天很多人和我一样,怀疑自己感染了,焦虑、恐慌在这

种情况下是正常的。他们告诉我,只要外出戴口罩,回来勤洗手,风险并不大。

鉴于我没有发烧,也没有接触过武汉人,应该没什么事。但还建议我,如果真的

担心,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视频中,徐涛并没有看着镜头,自己轻生嘀咕了

句,“去医院检查更危险,本来没有的,检查完说不定回来就传染上了……”
《长江日报》这样写到:针对疫情情绪管理,昨天(26日),湖北心理咨询师心

理热线和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接听了近百个电话,像周先生这种焦虑导

致的失控个例不少。专家们提示,面对疫情,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而这,可能便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连发了4份文件的原因之一。
这四份文件,分别为《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指导原则的通知》《一图读懂汇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科普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公众预防指南汇编(一)》《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

径与预防指南》。
其中,在《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

通知》中,以附件的形式,将“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进行了阐述

。要点中,将人群划分为6类,分别是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与

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易感人群及大

众。
徐涛应当算是第六类“易感人群及大众”。
除了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大众外,医护人员“崩溃”的

更不是少数。《长江日报》一文中强调,打进心理热线的三分之一是年轻的医生

护士,最小的护士才20岁出头,最长的电话打了44分钟,她连续工作了9个小时。
事实上,打电话咨询的可能还是少数。
微博话题#新型肺炎症状#,已累计阅读1.2亿,讨论5.1万。1月23日创建后,截止

发稿前,持续还有原创微博内容加入讨论。这些讨论中,大部分都在传递一种情

绪——害怕。
“本来我这就是个普通感冒,但一看新型肺炎症状,就莫名紧张,感觉胸闷,呼

吸困难,乏力,就差个咳嗽了。这心理暗示……”
“我是胸闷胸口痛气短……我……”
“我也是感冒了 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 还有点头晕[允悲][允悲] 就赶紧来搜搜症

状[笑cry][笑cry]”
“昨天看了一下微博关于感染的症状,这心跳立马加速,慌的不行,腿也没力气

胸闷气短[拜拜]”
“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竟然头疼拉肚子了[跪了][跪了]麻溜地量体温 36.7然后回

想百度了一下新型肺炎的症状……不看还好 一看感觉全中 可是我已经几个月没

怎么出过家门了。总之现在就是非常焦虑 饭都不想吃了[泪][泪] ”


单就#新型肺炎症状#这一话题的第一页,出现问题和网友们表达的状态就高度一

致——对号入座后,情绪愈发无法自控,恐惧、害怕,成为主导情绪。
阅读过亿、讨论过万,这样的话题,单在微博一个平台上就不止一个。如,#新型

冠状病毒防护知识# ,累计阅读1.5亿、讨论3.6万。
百度指数显示的数据,与微博一致。数据显示,关键词“症状”的搜索指数,在1

月21日逐步增长,分别在23日、25日,迎来了两个波峰。据了解,1月25日,“新

冠肺炎的无症状传播”的消息出现。
当得知自己近期的不适,可能是心理作用后,徐涛也还是没有从紧张、焦虑中解

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就是没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甚至,在知

道自己可能是心理问题后,第一反应不是松了一口气,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困扰—

—要是真得了心理疾病,那该怎么办,需不需要去看医生。”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所戴正清教授说,面对突发状况,任何愤怒、激动、焦

虑,无论什么感受都是正常的;在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前,我们很容易被低落无望

、悲伤愤怒、恐惧悲怆、焦虑烦躁、内疚无助等情绪所裹挟,在情绪的带动下进

入慌乱而不由自主的自动化反应之中,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中心,也容易失去基本

的判断力,出现吵闹、混乱的行为,甚至失眠、食欲波动、药物滥用等。
“我也知道一直看那些疫情的消息不太好,其中真真假假还那么多,但是,现在

正处于放假期间,又不能出去,现在就是刷抖音,也都是这些消息。”让自己从

这种情绪中出离,徐涛并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抖音、微

博、朋友圈,哪哪都是这次疫情的消息,很难躲开。”
3
互联网另类“援助”
阿里、百度、腾讯、美团、滴滴、360、小米、联想、海尔等互联网企业捐钱捐物

、出人出力外,娱乐、休闲、游戏等APP,也成为本次疫情“另类的救灾方式”。
得知自己是心理、情绪问题后,徐涛再次从网上查看了众多相应的改善这种状况

的文章:“不少文章里说,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但目前这条好像不太适合,还

是尽量在室内待着吧。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不去关注疫情后

,就会好很多。今天一下午,不是看综艺,就是在玩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感觉

好了很多。”
1月27日一早,国家宣布春节假期延长,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平台中随处可见的,

关于“宅”的各种段子出现,似乎呈现乐观与恐慌并存的状态。
“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谁来接力时空隧道?”
“谁也没想到,我也有玩这种游戏的一天!”
段子之外,还出现了众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传播内容:春节没有回家的博士给猫咪

讲函数,客厅、厕所、阳台旅游成为引起大众模仿……
《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中,如徐涛这样的第六类人群——易感人

群及大众,除了恐惧和恐慌外,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

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心态都可能出现,而这些也都是需要干预和正式的心理

问题。
中国心理学会专家徐凯文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围绕“宅”的心理动态

,将是接下来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在封闭空间待久了,缺乏线下人际社交和社会

活动,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新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徐凯文建议,普通民众要重视激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即多和家人、朋友

进行沟通,特别是线上沟通;在家“闭关”期间,努力让精神生活充实起来,通

过阅读、在线看电影等给大脑“充电”。
事实上,大家正在这么做。
27日深夜,#玩吧崩了#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内容也很直白,就是一款名为“

玩吧”的APP,因为用户突然涌入太多,而导致服务器崩了。
据“玩吧”APP官方介绍,该APP具有你画我猜、剧本杀、谁是卧底等休息益智类

游戏功能,核心便是“边玩边聊”。算是融合了年轻人线上桌游和社交互动的需

求。
(数据来源,企查查)
企查查显示,玩吧APP实际运营方为北京默契破冰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一款将

欢乐的小游戏和社区互动社交结合的娱乐社交工具,专为学生、年轻白领等年轻

人群打造的好玩的娱乐社交平台。自2014年4月玩吧1.0上线至今,共经历两次融

资。
从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来看,近7日,“玩吧”关键词开始逐渐攀升,指数也

从往常的1000左右,直接攀升到了3500多,估算约增长了3.5倍。

(玩吧近一周排名趋势,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根据七麦数据提供的玩吧APP排名数据显示,1月20日,应用免费榜单350名、社交

免费榜单26名;23日,应用免费榜单239名、社交免费榜单19名;26日,应用免费

榜单27名、社交免费榜单5名;28日凌晨,应用免费榜单12名、社交免费榜单2名


而,这一数据的增长,确实与疫情有着密切关系。
(近7日,关键词“玩吧”百度指数人群画像城市分布)
(近一年,关键词“玩吧”百度指数人群画像城市分布)
百度指数显示:近七日(1月19-26日),在百度搜索“玩吧”的人群,主要集中

在北京、武汉、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哈尔滨、长沙、青岛、西安;近一年

,在百度搜索“玩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广

州、武汉、深圳、苏州、郑州。
对比后能发现,武汉从年度第7,近7日内跃升到第2位;哈尔滨、长沙、青岛、西

安等地冲上榜单。
事实上,减少出门、延长假期中,或焦虑或无聊的14亿人,对互联网、游戏等领

域都产生了相应的改变。而某个游戏服务器崩了,已不是今年春节的什么大新闻

了——彩虹岛崩了、和平精英崩了、狼人杀崩了。
七麦数据显示,1月21-27日,七天内排名上升最快的前20名应用为:玩吧(你画

我猜玩到一起)、狼人杀、我是谜(语聊交友剧本推理)、欢喜首映(疯狂的外

星人全网独播)、平安好医生、Sweet Snappy Photo Editor、阿里巴巴(1688)、

口袋狼人杀(经典版本)、四川麻将(欢乐麻将棋牌玩法全集)、枕上书:三生

三世2、百变大侦探(剧本杀,我是推理谜案王)、Poker记牌助手、云集(购物

享受批发价)、剧本杀(社交推理解谜游戏)、萌龙大作战、闲逸麻将(朋友约

局平台)、哈灵麻将(本地休闲棋牌)、女皇在上(恋爱养成游戏)、饭局狼人

、天堂盛典(日系RPG)。
(1月21-27日排名前50的上升最快应用,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根据功能和用途,我们就1月21-27日上升最快50款应用进行了分门别类,分别归

类为休闲游戏、视频影音、医药、工具、电商、社交、作业辅导、阅读、新闻资

讯。并得出了上图。
数据显示,1月21-27日上升最快50款应用前三类为,休闲游戏类、视频影音、医

药相关,分别占比52%、8%和6%。
戴正清教授提到,情绪的安定会让我们面对问题时更加积极,会让我们的应对措

施更有效率,让我们的思路更加专注而清晰。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

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

聊天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缓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