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互动视频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

短短一个月,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不断对垒加码互动视频概念,造就了在线视频新风口。
互动视频概念源于去年年底Netflix推出的《黑镜:潘达斯奈基》。今年以来,Youtube、Netflix、爱奇艺、腾讯视频不断在基于这个概念推出新项目。
这种多线互动的剧情走向远比单线剧情来得丰富,它事关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拥有自由,永远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情。
互动视频现在看起来并不成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有5G、VR、AR、8K等即将落地的技术做后盾,互动视频未来怎么看怎么性感——它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也难怪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会因此暗暗较劲,毕竟它可能代表了未来。
吊诡的是,互动视频虽然在剧情选择上看似丰富,但对内容生产者挑战更大。
互动视频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不是能单纯强调“互动”技术本身。为了互动而互动,只会导致削足适履。
互动在当下的电影艺术上只是迈出一小步。我更期待互动视频的未来——像3D电影一样成为标配,让我们多一种选择。
爱奇艺推出互动视频标准,意义在于帮助创作者划清创作界限:
1、首先在剧情、节奏流畅度上有所规范;
2、防止创作者一不小心掉到了视频游戏的赛道。
互动视频这个概念其实可以用四象限的模型去剖析定格。
四象限分别是:内容、形式、艺术、技术。
互动影视只是个形式。电影作为艺术形态,它归根究底还是要讲艺术性。
这里我们可能要界定下两个概念:“互动视频”和“互动影视”。
互动视频的特点无需多言。多支线,多选择,多结局。
那什么是互动影视。在我看来,互动影视是互动视频的子集,是一种专业上的纵深。
一款严格意义上的互动影视,应该是基于互动影视技术本身诞生的,不应该是现有影视的改编剪辑剧或者PPT互动剧。
互动影视对创作能力的要求显然更高,能在内容、形式、艺术、技术,这四个维度上达到平衡当然最好。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形式和技术去牺牲内容和艺术,显然是本末倒置。
上海灵河文化的创始人白一骢就提到过一个问题:互动影视到底以什么为核心。
在他看来,如果重视互动,大家为什么去做剧?又不是游戏公司。所以更核心的还是注重内容,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观众观看时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期待。
这个逻辑是,互动影视核心在“影视”,而不在“互动”。内容+技术两者需要要很好融合,技术要强、内容也要好,但最终的呈现结果是“剧”。
互动视频和VR、AI、5G、8K、直播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很多新思路——互动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和各式各样其他新技术结合在一起,有可能会在产业形态上带来更深刻的变革。
1、互动技术+VR,我们或许可以沉浸在VR视觉之中,和画面里的事物进行互动;
2、互动技术+直播,我们或许可以远程遥控视频主播,产生更多交互体验;
3、互动技术+综艺,我们或许可以在不同角度、不同区域获得多样化的画面内容;
我更期待互动技术成为“常规操作”。
因为至少在现在互动视频的标准之中,分支剧情、视角切换、画面信息探索等技术正在成为“互动能力”,不仅可以运用于影视剧,还可以应用于综艺、预告片里——比如最近热播的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就具备互动能力。
互动技术如果成为一种“标配技术”运用在各式各样的视频之中,不管技术采用深浅,它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会让我们现有的观看体验提到提升。
互动视频可能是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但成为“标配”并不意味着它要取代现有的影视剧视频。
互动视频和传统视频之间的关系,未来可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电影院的2D和3D交叉使用。在2D和3D之间,人们往往会更有选择3D的欲望,2D却也不会完全淘汰,两者长期共存,这可能会是互动视频的最终未来。
它也代表了某种多元化的想象力,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说,就是——曲径分岔的花园留给多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