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功能游戏长线运营:不止于商业化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款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名为《家国梦》的国庆主题模拟家园建设手游上线,评分与下载量均迅速登上游戏榜单前列。游戏中玩家可以自主选择建设祖国城乡,通过扶贫攻坚、绿色出行等政策的模拟实施推动家国发展步步向前,还能通过地域相册收集体验祖国大江南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可谓乐趣十足。展示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图景,传递先进文化理念与时代精神的目的,借这款娱乐性与教育性兼备的游戏得以实现。
除《家国梦》外,还有多个同样社会价值与公益性质明显的游戏在市场中收获好评,它们归属于同一游戏类别——“功能游戏”。这一概念源于1970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阿布特《严肃游戏》一书,此类游戏在基本的娱乐功能基础上,还拥有着致力于实现社会目的(教育、科技、医疗等)的共同特征。以实现癌症关爱的《肿瘤医生》,通过模拟折叠蛋白质折叠出了MPMV病毒(一种可以导致支流病的病毒)而登上《自然》杂志研究报告的游戏《Foldit》,与科学、历史、人文教育等多个领域结合的《我的世界》均属此列。它们均通过场景应用与功能再现,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
如今,功能游戏已经成为游戏产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社会对于功能游戏产品需求逐步提升。在伽马数据与完美世界教育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功能游戏人才报告》中提到,2017年的全球功能游戏市场规模为32亿美元,而2017年—2023年全球功能游戏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2%。
在国外,功能游戏无论是在开发还是运营上都已经颇具规模。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都是功能游戏大国。在英国和加拿大,参与功能游戏研究和开发的不止有公司,还有各类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门创建了学习游戏,以教授关于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培训。荷兰300多家游戏工作室中近半均布局了面向垂直行业的游戏开发,首要应用领域为教育,其次则是医疗。各国通过资金、税收等手段,打造了完整的功能游戏运营体系:上游需求提出与游戏开发,中游游戏公司与平台宣传分发,下游政府购买、企业购买与个人购买并存。而在我国,功能游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内游戏市场一直以来对吸收用户与实现盈利过度追求的态势中,业界终于开始对游戏的功能性、教育性开展思考。
发展:源于中国游戏行业的破局与转型
游戏行业的繁荣带来的游戏成瘾、暴力引导等问题使其饱受诟病。如何减少游戏市场乱象,营造健康休闲的游戏环境,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一直是行业与社会面临的挑战。2016年《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2017年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要求多方联手,强化价值导向,加大正能量供给。功能游戏的发展无疑交上了一份颇有诚意的答卷,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点。
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背景下,功能游戏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成为游戏产业的重要议题。在传统游戏中,游戏内容中对文化元素的汲取与改写十分常见,西游文化、三国文化一直都是国内游戏开发的重要题材。但游戏中文化内容本真性流失,为娱乐性、对抗性、竞技性让位。文化元素本应是为了充实游戏内容,丰富游戏表现,以实现对用户的吸引。
在功能游戏中,游戏成为文化元素的载体,通过操作性与趣味性实现精品内容的传播。2018年初,腾讯、网易、阿里等游戏厂商纷纷宣布进军功能游戏行业。例如,腾讯推出的精密还原传统工艺、体现匠心之美的《折扇》《榫卯》《釉彩》,延续与留存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尼山萨满》;网易与故宫联合出品描绘国画艺术的《绘真:妙笔千山》,均实现了对社会建设、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一领域将产生更多的探索者。
困境: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能否兼得
一类游戏想要在行业生态中持续长久地生存,需要形成自有的产业链条、完整的供给与输出机制。目前功能游戏中的付费点很少,个别的付费点也无法达到较高的收入程度。《榫卯》300万次的下载量背后是不到1000人进行18元内购的残酷现实,《折扇》中淘宝店铺的标注也是通过电商引流这种间接模式进行盈利,收效甚微。但游戏的研发与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作为支持,付费环节的缺失将难以支撑游戏的后续运作,功能游戏的市场份额在整体市场中并不占据多数。
对这个问题,社会各方大多采取了功能游戏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观点。主推追梦计划的腾讯游戏明确表示,功能游戏将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实现“探索游戏社会价值的愿景”。有观点认为,对于商业作品来说,市场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对于功能游戏来说,叫好比叫座重要得多,以社会价值来评价功能游戏的意义更重要。
另有观点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华西都市报》发文认为,功能游戏一旦正式进入市场,毕竟面对游戏企业的现实考虑,而商业化的问题却是厂商与用户都选择回避的问题。除了传统文化、教育外,医疗与职业技能类功能游戏商业化则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以保证游戏质量,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条何谈人才吸收引进,“用爱发电”不是长久之计。
但对于很多游戏开发者来说,商业化成为现实到梦想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独立于腾讯、网易、阿里等大型游戏企业之外的游戏工作室由于资金的短缺而举步维艰。能得到“追梦计划”等大厂扶持、宣推支持的工作室也仅在少数,更多富有创意与专业知识背景的功能游戏开发者受困于条件的限制导致游戏的完成度不高,或是被迫为游戏添上功利色彩,而背离了追寻公益、人文理想的初衷。
部分具有开发实力非头部厂商也没有将功能游戏列入自身产品的长线计划中,相比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他们更迫切关心游戏能否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实际经济效应,实现长线盈利,避免较大的亏损状况的产生。
解决:商业化不是惟一解决途径
长线运营需要多方支持
通过良好的盈利来反哺游戏开发,是传统游戏行业运营所信奉的法则。但在游戏行业转型升级中所诞生的功能游戏,也可以在优化游戏内容,推出精品佳作的同时,跳脱出传统行业盈利链条,塑造另一种游戏行业生态。功能游戏在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间踌躇不定的原因,就在于现代行业环境无法为盈利低下的作品提供生存空间。这不仅是游戏厂商、工作室担忧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各方思考的关键所在。
当游戏为社会贡献价值时,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与支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多方发力,将为功能游戏赋予更多可能。由于过往自身问题与刻板印象,游戏行业在文化娱乐市场中通常是“被监管者”,而立意优秀的精品功能游戏却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游戏整体行业形象,实现游戏厂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例如,一款军地联合开发的军事游戏《光荣使命》为军事教学所使用。多方合作、政府购买这种支持模式,直接支撑了主旋律功能游戏的生存发展。除此之外,功能游戏面向企业定制,实现医疗、交通、电力专业游戏化培训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兴起,这也将成为其盈利的另一来源。
有学者在《我国功能游戏发展:人文技术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新出路》一文中提出,政策在版号许可、金融资本、人才培养的宽松性福利将极大改善功能游戏的生存环境;专业机构对基础性游戏设计、评价标准的研究将更有利于游戏实现教育与娱乐的平衡;媒体舆论对有关内容的宣传报道,也将提升消费群体对游戏功能性的社会认知,改善对游戏抱有苛刻态度的舆论环境。在这样的行业生态中,游戏企业才能更好地去探索功能游戏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精品内容。
放眼长远,功能游戏与传统游戏之间不应再有明显界限。每一款游戏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被赋予社会与文化的意义,这既是游戏企业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也是对游戏用户教育、探索需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