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国务院:实施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

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提出实施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完善产品分类、内容审核、市场限制等措施。本文对其中有关网络游戏的要求进行了集中摘录。

纲要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儿童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完善和落实网络信息监测、识别、举报、处置制度,依法惩处利用网络散布价值导向不良信息、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依法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儿童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加强网络语言文明教育,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实施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完善游戏产品分类、内容审核、时长限制等措施。加强儿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

纲要提出,提升面向儿童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制作和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儿童的图书、电影、歌曲、游戏、广播电视节目、动画片等精神文化产品,培育儿童文化品牌。探索在网络空间开展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

纲要强调,加强新闻出版、文化等领域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儿童出版物的审读、鉴定和处置,深化“扫黄打非”工作,清除淫秽色情低俗、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出版物及信息。清理校园周边非法销售出版物和涉及低俗内容的儿童文化用品、玩具。严格网络出版、文化市场管理与执法,及时整治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移动应用软件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加强互联网营业场所和娱乐场所执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提供含有禁止内容的曲目和游戏游艺设备等违规行为。落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在产品开发、内容审核、用户管理、保护措施、举报处置等环节完善治理手段。

纲要要求,规范与儿童相关的广告和商业性活动。在针对儿童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纲要还要求,健全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体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加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加强司法机关与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等的合作,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

笔者了解到,自从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后,各项方案和实施细则都在逐步落实。9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宣部集体约谈全市50余家游戏企业。9月17日上午,上海市约谈20余家游戏企业。

同时整治工作也在雷厉风行地进行,在9月14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查处了背景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其自营的游戏平台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案,打响了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一枪。”

相关监督举报渠道也在陆续上线,9月16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设立的公众投诉受理渠道“游戏企业防沉迷落实情况举报平台”上线试运行。

各游戏企业积极响应有关条例,在通知下发的第一时间,腾讯、网易等多家厂商就已上线全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严格遵循《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的要求。

9月24日,在北京国际游戏创新大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公布了北京市游戏企业在落实游戏实名登记认证和防沉迷系统接入的情况:截至9月23日,北京市524家企业的2176款网络游戏全部完成了防沉迷系统的接入。